江南(jn)网页版-登录入口
400-900-8885

社会公德

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把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。其中,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,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。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了解社会公德的相关知识点。

一、社会公德的含义

社会公德,顾名思义,是存在于社会群体里的道德,人是社会性动物,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,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群体的利益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。社会公德就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共同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、最简单、最起码的道德准则。

二、社会公德的特点

1.基础性:遵守社会公德,是每个社会成员最低层次要求,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。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显示了社会风气的好坏,因此社会公德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“窗口”。

2.广泛性(全民性):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无论哪个阶层,只要是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,社会公德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。

3.简明性:社会公德大多是风俗习惯的提炼,往往不需要做过多解释就能被人理解。

4.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:社会公德是人们世世代代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,总结出来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。

5.渗透性: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,作为调节公共关系的准则,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,比如说尊老爱亲、互相帮助、言而有信、见义勇为等等。

三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

1.文明礼貌: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,包括语言规范、举止得体、待人热情、仪表端庄。文明礼貌既体现个人的道德修养又体现整个民族的素质。

2.助人为乐: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,现实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,需要帮助救济,这就需要有人见义勇为、乐善好施。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助人为乐既是有爱心的表现,又是道德高尚的人的标志。

3.爱护公物:对国家公共财产的珍惜和爱护,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。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。

4.保护环境:讲究公共卫生,造成优美环境。是一项基本国策。

5.遵纪守法: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,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,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。

四、试题练习

(单选)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这句话主要反映的社会公德的内容是:

A.文明礼貌 B.服务群众 C.明礼诚信 D.团结友善

【中公答案】A。解析:《爱人者人恒爱之》出自《孟子》的《离娄章句下》。意思是“爱别人的人,别人也经常爱他;尊敬别人的人,别人也经常尊敬他。”劝人互爱互敬,题干中考察社会公德,应选A,行为文明。BCD不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。故本题答案为A。

(责任编辑:李明)

直播公开课
网校师资
会员免费专区
会员特惠专区

日利奇之5-20下,学生用户胡

  •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¥68
  • 终身会员 ¥198
尊享12大会员特权
  1. 好课免费

人工咨询

全国统一咨询热线

400-900-8885

课程咨询请按1
售后服务请按2
9:00-21:00 节假日不休

商务合作

企业微信

微信扫码添加

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
江南(jn)网页版,登录入口小程序
精选免费公开课
江南(jn)网页版,登录入口视频号
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
江南(jn)网页版,登录入口极速版APP
资讯答疑试题
江南(jn)网页版,登录入口公众号

Copyright©2000-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.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10218183号-41 京ICP证161188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